超平面的觸覺設計

2012-5-30    藍藍設計的小編

轉載藍藍設計(  bouu.cn )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設計機構 ,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(yè)提供有效的   BS界面設計 、  cs界面設計 、  ipad界面設計  、  包裝設計 、  圖標定制 、  用戶體驗 、交互設計、  網站建設 、平面設計服務

來源:http://cdc.tencent.com/?p=5641

如果您想訂閱本博客內容,每天自動發(fā)到您的郵箱中,          請點這里

 

 

 

 作為緊隨潮流嗅覺靈敏的Graphic設計師,你有沒有留意到逐漸興起的“超平面”設計藝術?那些已經習以為常地被繪制在平面上、被保存于數字文件中的圖形、元素,因為設計師們的想象力而被賦予了動人的生命力,變身成為現實物質、躍然出現在可以互動的空間中。
它有一個需要去感受的名字——Tactile Design(觸覺設計)。

 

什么是“超平面“?什么是“觸覺設計”?

  先呈上一些精彩的設計,讓大家可以明白個大概:

 

NODE‘s showcase
+dsgn展示為graphic design studio NODE 制作的作品展示手冊
 


reHOUSE/BATH Postcards , 2004
FULGURO為一個水反復利用的概念展示而設計的明信片

 

 

A Workshop Topic   @Berlin,2008
Create your own tactile collage depicting a story 創(chuàng)作觸摸式拼貼來陳述一個故事

 

 

Cover for Tangible
JULIEN VALLEE MOTION & DESIGN, 2008

  可以發(fā)現這幾組設計的共性——利用紙模型來模擬重構對象物品、或干脆創(chuàng)造虛擬夸張的對象、簡潔抽象的幾何造型;同時將他們設置成一組可以互動的真實場景,有的靜謐,有的瘋狂,有的可以體會出幽默……從而讓平面設計的表達方式跨界于靜物攝影與圖形設計之間。這種“超平面”的“觸覺設計”令接受者在獲得視覺沖擊力的同時,也擁有空間想象的可能與一定的臨場感。

  “觸覺設計”(Tactile Design)這個詞并不是這一類設計唯一的名字,搜尋越多的作品、工作室、獨立設計師,就會發(fā)現越多的詞條:

·Paper Arts / Paper Crafts

 紙模紙雕紙藝紙手工
·Paper Constructions
 紙張構成
·Tactile Design / Tangible Design
 觸覺設計可觸摸設計
·Tactile Collage
 觸感拼貼
·Stereographics /Graphics in Dimensions
 立體Graphics
·Three-dimensional graphic design
 3D平面設計
·3D Illustration
 3D插畫
 

“超平面”風潮從何時興起

  Tactile系的設計從21世紀初起一直流行至今,要找到第一批作品與設計師難有頭緒。筆者只能從亞馬遜上尋找線索,收集綜述與整合此類作品的書籍,看一下最早是何時出版的。

 

Hidden Track: How Visual Culture Is Going Places
Copyright Gestalten 2005

  Hidden Track出版于2005年10月,介紹了當時受到矚目的各種超平面設計——“當代視覺設計文化正逐漸打破二維的傳統(tǒng)與印刷的形式,向可以被‘體驗’的三維空間進發(fā)。”

 

 

Tactile
Copyright Gestalten 2007

  Tactile 出版于2007年11月,繼續(xù)對三維類設計作品進行收集與調查,并將觸角延伸到與之相關的各個創(chuàng)意類學科的領域。

 

Tangible – High Touch
Copyright Gestalten 2009

  這是Gestalten (1995年成立于柏林,致力于傳播尖端視覺文化的出版機構)出版的第三本關于Tactile Design的圖書,持續(xù)收集了當時的優(yōu)秀設計——“視覺創(chuàng)意的物質化與空間化發(fā)展是今日當代設計非常強勢的趨勢之一。設計師使用一些可以觸碰到的材料、以風格化的平面設計手段,創(chuàng)造三維對象及精心布置的空間,從而表達自己的想法理念。”

  此后其他的出版社也有相關的設計類書籍問世:

 

Three D – Graphic Spaces , 2008

 

papercraft , 2009

 

Stereographics – Graphics in New Dimensions , 2009

  可見,早在2005年之前,“超平面”就已暗潮涌動。筆者在搜尋資料的過程中,還發(fā)現了一篇blog(by Walker Art Center ),作者除了談到自己對紙構成形式的設計作品的理解,也挖掘了其靈感可能來源于從90年代開始活躍的攝影師(或者說是雕塑藝術家or概念藝術家)Thomas Demand。

  Thoma Demand 為了塑造特別的場景氛圍,以違和感來凸顯真實與虛假之間的矛盾,使用紙模和紙雕重建了拍攝的對象與環(huán)境(常有政治意味,在此不展開了,更多作品可以看這里 )。

 

Poll, 2001

 

 

Bathroom, 1997

 

 

Embassy I, 2007

 

 

KLAUSE 2, 2006
葉子都是折紙哦……

 

以“觸覺設計”見長的設計團隊與他們的作品

  “觸覺設計”流行多年,依然保持著時尚感,越來越多地被運用在展示、攝影、Graphics作品中,紙張材料與紙手工形式,也因為快速、輕巧、低成本,成為此類設計的主流表現手法。同時也有許多不甘寂寞的設計師們正在尋求突破,嘗試各種新穎手法,拓寬觸感路線。

  向大家推薦一些以觸覺設計見長,又勇于創(chuàng)新嘗試的設計團隊,他們的作品可以讓我們感受到觸覺設計無盡的創(chuàng)造力:

Le Creative Sweatshop

  跨足時尚、設計、當代藝術與建筑領域的巴黎創(chuàng)意工作室

 

data and design, 2010
手工制作的數據“圖形”

 

Feiyue 2011年系列廣告
將發(fā)泡PVC切割成大小不同的三角形,并拼接在一起

 

Renault Twizy雷諾城市電動汽車 2011年系列廣告
汽車模型配合紙張、亞克力創(chuàng)造出豐富多彩的城市掠影

 

JulienVallee

  來自加拿大的graphic設計師、藝術指導,擅長紙手工與三維拼貼等觸覺設計,《Tangible》的封面作者。

 

為ELLE Decoration UK雜志創(chuàng)作的插圖,2008

 

 

Tangible封面項目,2008

 

 

  MTV臺的視頻項目“MTV-ONE”(2008)和“MTV-HITS”(2010 超贊~)

  為了照顧不能翻墻的同學~上傳到播客了~

MTV-HITS
 

 

 

MTV-HITS making-of

 

VISUALADVICE / Julien De Repentigny

  加拿大Graphic設計師Julien De Repentigny的作品形態(tài)非常豐富,在三維空間中嘗試紙張、玻璃、亞克力、燈光的組合,創(chuàng)作出非常前衛(wèi)的視覺語言。

 

為一個設計展的參展設計師們拍攝的Catalog

 

為ComputerArts創(chuàng)作的封面,材料為紙張、霓虹燈、亞克力

 

采用玻璃創(chuàng)作的糖果字體

  除此之外,還有一位澳大利亞紙雕藝術家Benja Harney 的作品(請翻墻),以及在CDC微博推薦過的臺灣設計師廖恬敏 的一組介紹臺灣的infographics作品,也都值得欣賞一番。

  從這些先鋒設計師的作品中可以看到,越來越多的手工制品、靜物、動物、人物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在觸覺設計中。筆者認為,其一,觸覺設計的形式與藝術裝置本就有一定的相似想通性(可能在藝術裝置界早已出現過類似的設計),材料的使用是沒有局限的;其二,紙張構成與紙模型擅長于表達顏色、機理的平面感與夸張感,更像是graphics在空間中的延伸,而對于某些作品和創(chuàng)意來說,使用其他材料可能會表達得更準確、更沉穩(wěn)。

 

觸覺設計之于UI和體驗設計,能做些什么

  這些跳脫“平面”(flat)設計的觸覺設計呈現多視角、擁有空間感、可互動感,運用在視頻動畫中也更具物理運動的張力。對于互動媒體和體驗設計有什么可以借鑒的吶?筆者認為早就有人思考過這個問題了,于是也有了下面的推介~

  著名攝影應用Phoster的開發(fā)者bucketlabs 在去年底推出了格子拼圖應用Grid Lens ,從界面到產品視覺包裝全程應用了Tactile系風格。

 

  雖然界面本身并不是手工制作并實拍的,但其采用的在空間中懸掛、放置元素的形式、元素的動態(tài)基本沿用了Tactile Design的風格。整體界面采用各種白色立體對象構成,色彩與顏色面積控制得當,讓Grid Lens的UI在會讓人驚艷的同時,不嫌花哨。

  觸覺設計與“擬物”一樣都追求一種真實情景感,但又不盡相同——tactile構筑“空間”,營造虛擬、夸張、偶爾荒誕的氛圍。這樣的UI很容易消耗界面,它的單位面積互動效率可能并不高,所以還得看具體的產品性質,Grid Lens在趣味性與易用性上平衡得頗為完美。

 

  另一個案例來自德國設計師與動畫師Lucas Zanotto ,在2010年為德國旅游公司TUI的一次行銷活動(基于LBS在指定的App中check in你在各個地區(qū)遇到的壞天氣,為期四周,累計最多壞天氣的用戶獲得一次旅行獎勵。)制作了一個promote短片,以Tactile Design中手工紙模型的方式完成了動畫場景的設計制作與短片拍攝。

 

  短片 的夸張動態(tài)與反差設計都相當有趣,在設計師的官網也提供了making-of 讓我們可以了解到制作的花絮,追求手工作業(yè)的動畫愛好者不妨一試。

TUI – Weather Spot
 

 

 

making-of

 

 

  作為界面設計師的我們,平時似乎頗難得從數字世界抽身,所以這類設計的確能讓我收獲感動。“Tactile Design”可能不是它最確切名字,“觸覺設計”可能不是它最好的翻譯,如果要給它找一個更好理解的非書面解釋,我覺得是——

“動起手來做設計~”

 

  最后推薦大家兩期IdN雜志,便于大家更廣闊地挖掘Tactile Design~

 

日歷

鏈接

個人資料

藍藍設計的小編 http://bouu.cn

存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