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讓我思考

2019-9-15    ui設計分享達人

《點石成金:訪客至上的網(wǎng)頁設計秘笈》在用戶體驗領域,可以說是一部很經(jīng)典的書籍,該書于2000年出版第一版,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更新到第三版,自從問世以來可以說已經(jīng)將近20年了,但一直是備受推崇。這本書主要為我們介紹了產(chǎn)品可用性原則,并用大量的案例來闡述及運用。幾年前我讀過一次,最近再次重溫,準備做一個整理,當做自己的學習記錄。


作者史蒂夫·克魯克(簡稱Krug先生)是一名備受尊敬的可用性咨詢師,他把多年的從業(yè)經(jīng)驗,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凝結成此書,并且篇幅簡短,雖然作者說兩個小時就可以讀完,但如果邊讀邊思考的話,兩個小時還是不夠的,畢竟這是一本工具類書籍,不是小說。本篇文章只是我的一個學習記錄,還是非常希望大家能夠讀一讀原著的。



別讓我思考,作為Krug可用性第一定律,意味著,設計者應該盡量做到,當看到一個頁面時,應該是不言而喻,一目了然。我能明白它是什么,怎樣使用它,而不需要花費很多精力進行思考。


舉個例子,假如一個你不認識的人,就比如是你隔壁的鄰居,對你的網(wǎng)站毫無興趣,也幾乎不知道如何使用,但是他仍然看一眼你的主頁,就知道這是干什么的,該怎么用。


比如以下這個網(wǎng)站,這是我從網(wǎng)上隨便找的一個網(wǎng)站,之前從來沒有聽說過,點擊鏈接進入后的第一眼,就是很多關于車的元素,猜測一定是關于車的網(wǎng)站;右下角兩個大大的按鈕“找新車”“品牌找車”,那這個應該是賣車網(wǎng)站,八九不離十了。先不說下面是多么雜亂不堪,起碼第一眼我就可以看出,這個網(wǎng)站是干什么的,該怎么用,這是最基本的。



有可能我們之前訪問過一些網(wǎng)站,打開后茫然不知所措,幾乎把首頁的每個地方都瀏覽過了,才知道是該怎么操作,或者某些元素看起來像按鈕,但是卻不能點擊,也沒有點擊失敗的提示...總之體驗很差。所以當我們創(chuàng)建網(wǎng)站時,就需要去掉這些問號。作為一個用戶,永遠不能讓我花幾秒思考,能不能點擊的問題。


當我們訪問WEB的時候,每個問號都會加重我們的認知負擔,把我們的注意力從要完成的任務上拉開。這種干擾也許很輕微,但他們會累積起來,有時候這樣的干擾不用太多,就足以讓我們抓狂。這樣會讓我們對網(wǎng)站失去信心。


那么哪些事情是訪問者在訪問網(wǎng)站時不應該花時間思考的事呢?


例如:

1、我在什么位置?

2、我該從哪里開始?

3、他們把某某放在什么地方了?

4、這個頁面上最重要的是什么?

5、為什么他們給他取這個名字?

...

我們在設計網(wǎng)站的前和后,可以把這些作為走查對象審視一下,慢慢的這些習慣就會變成你的潛意識,再次設計網(wǎng)站的時候就會自然而然的把這些因素考慮在內(nèi)。


不過,有時候,特別是在進行一項嶄新的,開拓性的或者非常復雜的頁面設計時,也許只能做到自我解釋。在一個自我解釋的頁面中,用戶只需要花一點點時間去理解頁面的外觀,精心選擇的名稱,頁面布局以及少量仔細斟酌過的文字。所以,如果不能做到讓一個頁面不言而喻,那么至少應該讓它自我解釋,這個非常重要。



我們常常認為用戶會盯著每個網(wǎng)頁,仔細閱讀我們精心制作的文字,領會我們組織頁面的方式,然后,在點擊某個鏈接之前權衡他們的可選目標。


但是大部分情況卻是,用戶只會在每個頁面上瞥一眼,掃過一些文字,點擊第一個令他們感興趣或者大概符合他們目標的鏈接。通常,頁面上的很多部分他們都不看(想一想,你是不是這樣瀏覽網(wǎng)頁的呢)。


本想舉快手WEB端的例子,沒想到再次打開后發(fā)現(xiàn)已經(jīng)改版了,而且應該是近兩個月左右的事情,可惜已經(jīng)不能截圖,不過這次的改版比之前好多了。

上一版本中,幾乎有幾段整段整段的文字,雖然文采不錯,比較優(yōu)美吧,但誰有耐心看呢,總之我打開幾次,一次也沒一字一字的閱讀過。這個直接增加了用戶的負擔,降低了主要元素的層級,畫蛇添足。


所以,如果我們想設計有效的網(wǎng)頁,必須開始接受關于網(wǎng)絡使用的三個事實:


一、我們不是閱讀,而是掃描


原因有3:

1、我們總是處于忙碌之中;

2、我們知道自己不必閱讀所有內(nèi)容,只對網(wǎng)頁中的一小部分內(nèi)容感興趣,剩下的內(nèi)容我們并不關心,掃描就是我們找到相關內(nèi)容的方式。

3、我們善于掃描,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不管是看報紙,還是雜志,書籍,基本都是用掃描的方式,找到我們感興趣的部分。


大家想一想,我們在看報紙的時候,是不是先瀏覽一遍,然后看到哪個標題比較吸引才專心去看那篇文章,而且也不會是一字一句的去讀,而是知曉大概內(nèi)容即可。


再舉個貼近的例子,打開站酷的首頁,你們會從左到右,從上到右的一字不漏的去看嗎,我們是不是用眼睛掃一遍,看到吸引你的內(nèi)容,然后再點進去看詳情,對的,這就是互聯(lián)網(wǎng)用戶的掃描閱讀。



二、我們不做最佳選擇,而是滿意即可


在設計頁面時,我們通常假設用戶只是掃過整個頁面,考慮所有可能的選項,然后選擇一個最好的。


事實上,大多數(shù)時間里,用戶不會選擇最佳選項,而是選擇一個合理的選項,一旦發(fā)現(xiàn)一個鏈接,看起來似乎能跳轉(zhuǎn)到我們想去的地方,那很大的機會就會去點擊它。


原因有以下幾個:

1、我們總是處于忙碌之中,尋找最佳策略需要的時間很長。

2、如果猜錯了,也不會產(chǎn)生什么嚴重的后果。就算做了錯誤選擇,我們只要點擊幾次返回按鈕就好,所以,返回按鈕,是WEB端用的最多的地方。

3、對選擇進行仔細思考還不如很快多嘗試幾次。

4、猜測更有意思,猜測不會像仔細權衡那么累,而且如果猜對了,速度會更快。


當然,這并不是說用戶在點擊之前從不進行權衡,這要取決于時間上的緊迫以及其他因素。


大家想一想,現(xiàn)實中是不是這樣的呢。也許通往一個入口有好幾條路徑,但是第一次進入該網(wǎng)站的時候,不會尋找最佳路徑,而是試探的摸索,只要找到就可以了,不會刻意的找那條最捷徑的。

 

三、我們不是追根究底,而是勉強應付。


生活中,人們在使用任何東西,往往不理解它們的運作原理,甚至對它們的工作原理有完全錯誤的理解。


無論面對哪種產(chǎn)品,除了刻意鉆研的,很少有人會花時間閱讀說明書。相反,我們往往是貿(mào)然前進,勉強應付。


比如我們買了一臺新款電視機,幾乎從來不會把電視機的零件一個個都拆下來,完全理解了它們的工作原理后才使用,我們甚至連說明書都不看,而是拿著遙控器自己琢磨,完全沒有必要去深究。



為什么會這樣?

1、這對我們來說并不重要。對于大多數(shù)人來說,是否明白背后的工作機制并不重要,只要正常使用即可,這并不是智力低下的表現(xiàn),而是我們并不關心。

2、如果發(fā)現(xiàn)某個事物能用,我們會一直使用它。我們一旦發(fā)現(xiàn)某個事物能用,很少去找更好的替代品。如果偶然發(fā)現(xiàn)一種更好的方法,我們會換用這種更好的方法,但很少去主動尋找更好的。


舉個我小時候的例子,上學時我用的第一只中性筆是同學給我的,雖然可以用,但我發(fā)現(xiàn)比較粗,不太喜歡,但是認為可以用,從來沒想過是否有稍微細一點的。當?shù)谝恢还P芯用完,去文具店購買時,發(fā)現(xiàn)竟然還有0.35的筆芯,很意外,當然我就放棄了之前的筆芯,換作成0.35的,這樣的例子應該都會發(fā)生在每個人的生活中。


那如果人們勉強應付的時候這么多,有沒有弄明白真的那么重要嗎?答案是很重要,因為有時候可以勉強應付,但通常效率不高,而且容易出錯。


如果用戶很清楚,不是勉強應付呢?

1、他們會更容易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。

2、會更容易理解你的網(wǎng)站提供哪些服務。

3、你更可能引導他們到你的網(wǎng)站上希望他們看到的地方。

4、在你的網(wǎng)站上,會覺得自己更聰明,感覺更好,這樣他們就會離開讓人勉強應付的網(wǎng)站了。


這也是現(xiàn)在競品之間搶奪用戶的一個重要因素,兩個服務內(nèi)容一樣的產(chǎn)品,一個直觀明了,一個結構比較混亂,不能很快找到目標,對于這兩個產(chǎn)品,那用戶該選擇哪一個呢,可想而知。



前面已經(jīng)說到,現(xiàn)在互聯(lián)網(wǎng)的用戶閱讀都是掃描式閱讀,那么在這種情況下,怎樣才能讓用戶清晰理解你的網(wǎng)站,提高體驗。


需要注意5個方面,保證他們會很容易理解你的網(wǎng)站:

1、在每個頁面上建立清晰的視覺層次;

2、盡量利用習慣用法;

3、把頁面劃分成明確定義的區(qū)域;

4、明顯標識可以點擊的地方;

5、最大限度降低干擾;


前面已經(jīng)說到,現(xiàn)在互聯(lián)網(wǎng)的用戶閱讀都是掃描式閱讀,那么在這種情況下,怎樣才能讓用戶清晰理解你的網(wǎng)站,提高體驗。


一個視覺層次清晰的頁面有3個特點:

1、越重要的部分越突出;

2、邏輯上相關的部分,視覺上也相關;

3、邏輯上包含的部分在視覺上游嵌套;

 

也可以這么說,要把版式設計的四個原則,親密,重復,對齊,對比,把這幾點做好。

 

對于習慣用法可以說是人的一種本性習慣了,這也是為什么很多競品都很相似的原因了。


舉個常見的例子,比如聊天的icon,都是一種對話框的設計,因為人們已經(jīng)習慣了這種圖標設計,如果換成其他,用戶看到后會不理解這到底是什么東西。



對于設計師,很多人一直想創(chuàng)新,但是一定要秉持兩個原則:

1、創(chuàng)新的方法同樣也要不言而喻;

2、能夠為用戶帶來很大價值,值得用戶付出一點努力來學習新的方法。



Krug可用性第二定律——點擊多少次都沒關系,只要每次點擊都是無須思考的選擇。

 

文中說:WEB設計師和可用性專家一直有一個爭論,用戶在到達目標之前點擊多少次不會覺得有挫敗感,作者認為,真正的問題不是到達目標之前要點擊的次數(shù),而是每次點擊有多艱難,需要多少思考,有多大的不確定性來判斷自己是否在進行正確的選擇。

 

所以當我們在使用目前一些成功的產(chǎn)品時,會感到自然而然的流暢體驗,雖然有時候因為產(chǎn)品體量大,沒有很快找到目標,但我們也沒有過多挫敗和煩躁。


Krug可用性第三定律——去掉每個頁面上一半的文字,然后把剩下的文字再去掉一半。


好處:

1、可以降低頁面的噪聲。

2、讓有用的內(nèi)容更加突出。

3、讓頁面更簡短,讓用戶在每個頁面上一眼就能看見更多的內(nèi)容,而不必滾動屏幕。

 

如果有歡迎詞,盡量減少,能不用就不用。

指示性說明盡量不用。

如果指示性說明非常冗長,用戶發(fā)現(xiàn)所需信息的機會很小。

我們應該通過讓每項內(nèi)容不言而喻來完全消除指示性說明,當指示文字變得完全沒有必要,就應把他們?nèi)咳サ簟?


現(xiàn)在比較成功的App的引導頁都非常簡潔,因為沒有人會在進入的時候看你寫的一長段文字,等待很長時間,除非視覺性很強,比如今年美團變黃的那段視頻,視覺沖擊力很強,我看完一次后,在網(wǎng)上又自己找,看了幾次。所以要做到盡量減少指示性說明。



作者認為,很多網(wǎng)站,一旦到了第二個層次,導航會變得支離破碎,隨意發(fā)揮,以至于很難找到良好的三級導航的例子。


原因有3:

1、好的多級導航本來就很難設計,同時有很多元素需要安排到頁面中。

2、設計師即使在設計前兩個層次也常感到時間不夠。

3、第三個原因是它看起來并不重要,不是主導航,也不是二級導航,而且有一種傾向認為,當人們深入到網(wǎng)站的這一個層次后,會自然明白如何進行操作。

 

而且就算設計師提出需求,他們也可能拿不到,因為負責內(nèi)容的通常不會想的那么深遠。


事實上,用戶在底層頁面上花的時間通常和花在頂層頁面的時間相同,除非從一開始就自頂往下進行導航設計,否則以后很難再進行添加,也很難保持一致性。


網(wǎng)站主頁是我們打開后第一眼看到的,也是最容易向用戶突出網(wǎng)站的價值等內(nèi)容的,那在主頁該放什么哪些內(nèi)容比較合適呢:

1、站點的標識和使命:告訴我們這是什么網(wǎng)站,做什么的;

2、站點層次:提供服務概貌,包括內(nèi)容,功能,組織形式;

3、搜索;

4、導讀:主頁最好有“里面有精彩內(nèi)容”的暗示提醒;

5、內(nèi)容經(jīng)常更新;

6、友情鏈接;

7、快捷方式:最常訪問的內(nèi)容片斷;

8、登錄、注冊;

...


除了這些主要的,最好還要滿足這些:

1、讓我看到自己正在尋找的東西;

2、我也許感興趣的精彩內(nèi)容;

3、告訴我從哪里開始;

4、建立可信度和信任感。

 

比如打開淘寶首頁,你不僅可以看到以上羅列的內(nèi)容,淘寶通過算法,會自動推薦你曾經(jīng)搜索過得商品,最上角的非常醒目的位置,logo動效還會告訴你最近的活動。



對于一個控件的選擇或者其他設計,很多團隊經(jīng)常在無休止的討論,始終沒有決定,這樣的討論除了浪費時間,也很容易造成緊張氣氛,破壞團隊成員之間的關系,常常讓團隊無法做出關鍵的決定.


我們每個人都是用戶,和所有的用戶一樣,對網(wǎng)站上喜歡什么,不喜歡什么有著強烈的感覺。

 

我們往往認為我們自己喜歡的,絕大多數(shù)用戶也都喜歡。這應該是人的一種天性。

 

同時,在團隊中,由于職位不同,不同崗位的人對網(wǎng)站設計也有不同的看法。


比如設計師喜歡視覺上比較好看的網(wǎng)站,而開發(fā)卻喜歡構建新穎,有趣,功能出色的網(wǎng)站。所以不同的角色,不同的視角,常常造成不同的看法,繼而不停的討論,讓會議陷入僵局,當然每個人的想法并不是一層不變的,只要有足夠的證據(jù)能打動他,他的想法完全可以反過來。


一旦因個人和職位不同而造成的沖突不分勝負時,討論常常會轉(zhuǎn)化為尋找某種方式(專家的意見、焦點小組或者用戶測試)來決定絕大部分用戶喜歡或不喜歡什么,但是,找出所謂的普通用戶,就是錯誤的想法,因為,本來就沒有什么普通用戶,所有的web用戶都是的。

 

越是仔細觀察用戶,認真傾聽他們表達自己的想法,越能意識到他們對網(wǎng)頁的個人反應和很多不同的變量有關系。所以,試圖用一些簡單的喜好來形容用戶,既瑣碎又沒有什么作用,另一方面,好的設計會把這種復雜性考慮進去。


關于普通用戶的這個說法,最糟糕的是加強了這種看法,認為好的web設計主要是找出人們的喜好,這種想法看上去不錯。比如面包屑導航好,要么不好,彈出框好,要么不好,非黑即白。


問題是,對于大部分web設計問題來說,沒有簡單的“正確”答案,好的設計能滿足需要,也就是說,經(jīng)過仔細考慮,實現(xiàn)和測試的設計就是好的。


例如,對于Flash的使用,如果詢問用戶,有些用戶會說他們很喜歡Flash,而另外差不多同樣數(shù)量的用戶會說他們討厭Flash。實際上,他們不喜歡的是使用不當?shù)腇lash,大而復雜的動畫,需要很長時間下載,沒有帶來任何價值。如果仔細觀察他們,很可能發(fā)現(xiàn)同樣是這些人,喜歡那些使用精心設計,適當并小規(guī)模使用Flash的網(wǎng)站,增加一些簡約的修飾,或者有用的功能,同時又不帶來麻煩。


并不是說不存在完全錯誤的方法,有些設計網(wǎng)頁的方法確實是完全錯誤的,只是他們往往并不是設計團隊通常爭論的那些方法。


解決這種問題的關鍵方法就是,不要再問這樣的問題“大部分人喜歡這樣的導航嗎”,正確的問題應該是“在這個頁面,這種導航會讓可能使用這個網(wǎng)站的大部分人產(chǎn)生一種良好的體驗嗎?”,然后觀察人們對它的看法和使用的方法,再不斷調(diào)整。


爭辯人們喜歡什么既浪費時間又消耗團隊的經(jīng)歷,而通過測試將討論對錯轉(zhuǎn)移到什么有效,什么無效上,更容易緩和爭論,打破僵局,而且測試會讓我們看到用戶的動機,理解,反應的不同,從而讓我們不再堅持認為用戶的想法和我們的想法一樣。



在做測試時,往往很多人不清楚什么是焦點小組訪談和可用性測試的的區(qū)別,那就先科普一下。


焦點小組訪談,百度百科的解釋是這樣的:就是采用小型座談會的形式,由一個經(jīng)過訓練的主持人以一種無結構、自然的形式與一個小組的具有代表性的消費者或客戶交談。從而獲得對有關問題的深入了解。


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小組圍坐在桌子周圍,主持人拋出問題,針對這一問題,被訪談人說出自己的想法,從而快速得到用戶的意見和反應。


焦點小組可以抽象的確定你的目標用戶想要什么,需要什么,喜歡什么。也可以測試出網(wǎng)站的理念是否有意義,價值主張是否吸引人等等。


但焦點小組只是適合用于網(wǎng)站設計前就應該進行的,是一個早期階段方法。


比如電視劇《我的前半生》中,段曉天因得不到主角羅子君而為難她的那個片段,就是一次焦點小組訪談。



可用性測試的百度百科解釋是這樣的:讓一群具有代表性的用戶對產(chǎn)品進行典型操作,同時觀察員和開發(fā)人員在一旁觀察,聆聽,做記錄。


該產(chǎn)品可能是一個網(wǎng)站,軟件,或者其他任何產(chǎn)品,它可能尚未成型。測試可以是早期的紙上原型測試,也可以是后期成品的測試。


簡單說就是向用戶展示一些內(nèi)容,不管是網(wǎng)站還是原型,或是草圖,并且要求用戶說出這是什么,并用他們來完成一項特定的任務。


如果想建立一個優(yōu)秀的網(wǎng)站,一定要測試。為一個網(wǎng)站工作幾個星期會讓你失去新鮮感,因為你對網(wǎng)站了解的太多,很多細節(jié)都知道,所以清楚網(wǎng)站是否正常運作的唯一方法就是測試。


測試會提醒你,不是每個人的想法都和你一樣,會和你用同樣的方法使用網(wǎng)站。


要記住,測試一個用戶比不做測試好一百倍。測試總是會有效果,哪怕對錯誤的用戶做一次糟糕的測試,也會讓你看到改善網(wǎng)站的一些方面。


在項目中,早做測試,哪怕一位用戶也好過最后測試50位用戶。


一旦一個網(wǎng)站投入使用,要改變就不是很容易了,有些用戶拒絕做出任何變化,所以在開始的時候,有助于防止你犯錯誤的方法都很劃算。


測試的關鍵不是證明什么或者反駁什么,而是了解你的判斷力。對于用戶的招募也不要太嚴格,如果能夠讓用戶是更接近使用網(wǎng)站的用戶就更好了,但更重要的是,要盡早和經(jīng)常進行測試,這是一個開發(fā),測試,修復,再度測試的過程,沒有什么比現(xiàn)場用戶的反應更重要了。

 

其實做可用性測試沒有想象的那么復雜,一個簡單的可用性測試完全可以把問題解決。

 

那么應該測試多少用戶呢:

很多情況下,每輪測試用戶數(shù)量應該是三個,最多四個。前三個用戶很可能會遇到幾乎所有最明顯的問題,更重要的是多做幾輪測試,只測試三名用戶有助于很快進行下一輪測試。由于你會修正在第一輪測試提出的問題,因此在第二輪測試中,就會發(fā)現(xiàn)新的問題。這樣的話,能夠很快的對測試進行總結,并能很快利用測試結果進行修正。

 

很多人不知道該招募怎樣的測試人員,總是很糾結,其實沒那么難。


實際上,我們都是初學者。就算找一位專家,你也有可能發(fā)現(xiàn)他也在勉強應付。


設計出的網(wǎng)站如果只有你的目標用戶能使用,這通常不是一個好的方法,應該既要滿足專家的要求也要滿足新手的要求。


例外:

如果你的網(wǎng)站幾乎由某一類用戶使用,那就只招募這一類用戶。


如果你的目標用戶群體可以分成幾個明顯的陣營,而且這些陣營有著完全不同的興趣和需要,那么至少要從每個陣營里選擇用戶進行一次測試。


同時避免對網(wǎng)站或網(wǎng)站背后的組織架構進行預先討論。


可以找任何人來引導測試,真正需要的工作只是鼓勵測試用戶去嘗試。同時還需要一個觀察人,對于觀察人選,建議如果能讓管理層參與就好了,他們的參加能極大鼓舞團隊的士氣,這是他們第一次看到自己的網(wǎng)站被人使用,而且很多地方和他們想象的畫面并不一樣,這樣的話,團隊也更容易向管理層拿到對測試的投資,可謂是一舉兩得。



測試什么,什么時候測試?


測試:顧名思義,就是讓測試用戶看到網(wǎng)站,然后看他們能否理解這個網(wǎng)站,包括目標,價值主張,組織方法和運行方式等。

可以對用戶進行關鍵任務測試,讓用戶完成一些任務,然后觀察他們是怎么做的。

 

立刻回顧測試結果


在測試后的討論會議上,主要做以下兩件事:


給問題分類:

回顧大家看到的問題,決定哪些問題需要修正。


解決問題:

找出修正這些問題的方法。


這樣,從其他人的角度看你的作品,常常能為問題提供全新的解決方案,或者讓你用一種新的眼光看待原有的問題。


要記住,這是一個循環(huán)的過程,不能只做一兩次就停止了。

  

測試常見問題:


1、用戶不清楚概念:用戶看著網(wǎng)站,要么不清楚他們說的是什么,要么他們以為自己知道,但是理解有誤。

2、他們找不到自己要找的字眼:這通常意味著你組織的內(nèi)容分類不符合用戶的習慣或者分類符合他們的習慣,但沒有使用他們期望的名字。

3、內(nèi)容太多了:有時候,他們要找的內(nèi)容就在頁面上,但就是看不到,在這種情況下,你需要減少頁面上的整體干擾或者把他們需要看到的內(nèi)容設置的更加醒目,讓它們從可視層次結構中更加突出。

 

在任何測試中,你都可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,用戶暫時出現(xiàn)錯誤,然后在不需要任何幫助的情況下回到原來的軌道。


只要出現(xiàn)問題的人馬上發(fā)現(xiàn)自己偏離了原來的主體,盡量不需要幫助就能回到原來的方向,這種情況看起來沒有擾亂他們的活動,就可以忽略這些??偟膩碚f,如果用戶關于在哪里找到他們需要的內(nèi)容的第二次猜測總是對的,就可以了。


這樣的問題總會存在的,因為有些含混之處,總是沒有簡單的解決方法,不管怎么做,都會有一半用戶在第一次猜測的時候出錯,但每個人都會在第二次猜測之內(nèi)找到,這樣就好。

 

當在測試時清楚看到人們沒有理解某些內(nèi)容時,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是增加一些內(nèi)容,例如一些注釋或者指導說明。


這樣的方法不對,正確的解決方案往往是去除某個或一些讓人混淆的內(nèi)容,而不是增加另一些干擾。


而且不要太看重人們對新功能的需求,人們常常說“如果它能像某某”就好了,這樣的說法常常被看做是在要求新的功能,如果仔細詢問,常常會發(fā)現(xiàn),他們已經(jīng)找到一個很好的網(wǎng)站,能做某某功能,就算你做了這個功能,他們也不會切換到你的網(wǎng)站,他們只是在告訴你他們的喜好而已。

 

當大家看到第一個用戶試著勉強應付的時候,問題和解決方法都很明顯的那種驚喜,就像是現(xiàn)成的收獲,你應該馬上修正它們。

 

和任何好的設計一樣,成功的網(wǎng)頁需要巧妙的平衡,要記住,哪怕一個微小的變化都會帶來不小的影響,有時候,真正的挑戰(zhàn)不是修正你發(fā)現(xiàn)的問題,而是修正這些問題的同時不破壞已經(jīng)正常運行的部分。


只要進行改變,就要仔細思考它將會影響哪些其他內(nèi)容。特別是,當你把某些部分調(diào)整的更為突出時,想想看是不是把其他內(nèi)容的重要性降低了。


降低網(wǎng)站好感度有幾種方式:

1、隱藏我想要的信息;

2、因為沒有按照你們的方式行事而懲罰我;

3、向我詢問不必要的信息:大多數(shù)用戶都很介意個人信息,如果網(wǎng)站要求的信息超出當前任務時,會讓用戶覺得很麻煩。

4、敷衍我,欺騙我:我們都會討厭虛偽的真誠,也討厭假意的關心,想想每次你聽到“您的電話對我們來說很重要”的時候是什么感覺吧!

5、給我設置障礙:不得不等待一個長長的flash介紹。

6、你的網(wǎng)站看上去不專業(yè):網(wǎng)站看起來很凌亂,組織很混亂。


就算你有些地方做的不好,也還有可能再度提高我的好感,只要讓我相信你的所作所為是在為我著想。


提高好感的幾種方式:

1、知道人們在你的網(wǎng)站上想做什么,并讓他們?nèi)菀酌靼祝喊延脩糇钕胱龅膸准路旁谧蠲黠@的地方;

2、告訴我我想知道的。

3、盡量減少步驟,讓用戶以最快的途徑到達他們想去的地方。

4、知道我可能有哪些疑問,并且給予解答:可以做一個經(jīng)常更新的常見列表。

5、為我提供協(xié)助。

6、容易從錯誤中恢復:當潛在的錯誤不可避免時,要提供一個快速且清晰的方法快速從錯誤中恢復。

7、如果不確定,記得道歉:有時候會因為暫時沒有能力或資源做到用戶想要的,如果你做不到,至少讓他們明白你知道你在給他們造成不便。

分享本文至:

日歷

鏈接

個人資料

藍藍設計的小編 http://www.bouu.cn

存檔